北從桃園龍潭三坑開始,南到台中東勢,有條承載客家人與原住民糾結關係的「樟之細路」,更是一條夢想環島的千里步道。

P7190109.jpg

 

「水寨下古道」後半段勘景中。

由千里步道協會主辦的樟之細路,正式名稱為「樟之細路國家級綠道」,這條蜿蜒小徑又名為「Raknus Selu Trail」,英文的Raknus是賽夏族、泰雅族稱呼樟樹的用詞,而「Selu」是客家話「細路」的拼音,意思是小徑,不只點出這條路歷經的族群,還有為了樟腦的利益糾結甚深的關係。

樟之細路的路線大致沿著臺三線公路,縱向串聯舊有的古道,結合現農路、小徑和郊山步道,千里步道協會的自然步道調查隊歷經近50次探訪,一點一滴建構出一條全長400公里的長程步道。

自然步道調查隊從2017年開始打造樟之細路,深入社區實地探查沿途山林古道,發掘人文脈絡、產業發展歷程與自然生態資源,不只期待透過自然步道與文化路徑,串起周邊聚落,更引領民眾循著樟之細路走入社區,深度體驗這區域的人事物。

千里步道協會副執行長徐銘謙說,在接觸客委會之前一直在發掘山林古道、發想具有代表性的主題路線,也因為和客委會「浪漫臺三線自然步道計劃」的核心思想相同,樟之細路的古道計劃才得以展開。

當被問及開闢樟之細路的過程,徐銘謙顯得特別神采奕奕,和我們聊起了探索山間小徑的迷人之處。「其實人的腳踏在泥土面上是很舒服的,山徑古道不需要大興土木地讓水泥進駐,以手作和就地取材的方式維護步道,做到水土保持之餘也能保留原始的自然景觀。」徐銘謙說。

螢幕快照 2018-07-17 下午3.04.36.jpg

千里步道協會副執行長徐銘謙。

徐銘謙鼓勵大家到樟之細路走走,因為古道連接臺三線附近的城鎮和老街,「絕對能感受到自然和現代相互依存」,感受一下樟之細路的前世今生。徐銘謙也透露未來樟之細路將會分級,有適合一家老小踏青的「通用級」、有些許難度的「大眾級」和道路陡峭蜿蜒的「挑戰級」,讓各個年齡層都能有不同的體驗。

P7190129.jpg

「樟之細路」眾多古道路段之一的「水寨下古道」。

在客委會的推動下,樟之細路已與韓國濟州島的偶來步道締結姐妹步道,將於7/18在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小白宮舉辦「樟之細路協會也爭取到公私協力國際推廣備忘錄簽署儀式」。此外,千里步道了2021年亞洲步道大會的舉辦權,屆時世界各地的健行家與遊客的目光都將聚集台灣,同時推廣樟之細路。

arrow
arrow

    黎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